代悲白头翁
〔唐〕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独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长声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已经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故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转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如今他白发苍苍,真是可怜,然而他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这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亦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白头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而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只见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自悲啼。
小提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代悲白头翁》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作品。此诗虽是拟古乐府,但构思精妙,开拓了全新的意境。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大量使用重叠语句,循环复沓,再者以四个问句引领,一唱三叹,韶华不再的无奈辛酸在反复追问咏叹中被层层浓重着色,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此诗感伤情调极为浓郁,但并不颓废,风格清丽婉转,曲尽其妙,艺术性较高,历来传为名篇。
- 作品别称白头吟、代白头吟、白头翁咏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相关诗词
-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
水调歌头·雨后月出西湖作
...,云水两空濛。澹霞消尽,何事依约有微红。湖上晩来风细,吹尽一天残雨,苍翠湿千峰。谁遣长空月,冷浸玉壶中。问明月,应解笑,白头翁。不堪老去,依旧临水照衰容。良夜幾横烟棹,独倚危樯西望,目断远山重。但恨故人远,此乐与谁同。
-
悲歌
白头新洗镜新磨,老逼身来不奈何。耳里频闻故人死,眼前唯觉少年多。塞鸿遇暖犹回翅,江水因潮亦反波。独有衰颜留不得,醉来无计但悲歌。
-
小舟白竹篷盖保长所乘也偶借至近村戏作二首·其二
雪云无际暗长空,小市孤村禹庙东。一段荒寒端可画,白篷笼底白头翁。
-
代书寄次翁
病叟虽迂阔,交情自不疏。喜逢归去客,为谢寄来书。入幕评文后,临川视事馀。携壶吟两柳,还梦野人居。
-
宿红林驿遇交代王给事
路入红林林未红,相逢俱是白头翁。邮亭灯火一尊酒,明日君西我向东。
-
赞历代天师·第十代讳子祥字鳞伯
满室神光夜欲阑,灵丹吐出掌中看。当时鹤唳佳城外,空有霓裳掩玉棺。
-
赞历代天师·第八代讳迥字彦超
丹篆才书泣鬼神,年逾九十脱红尘。至今岩上结庐处,夜半凤凰栖绿筠。
-
赞历代天师·第九代讳符字德信
上饶山水甲江南,一锡横飞欲结庵。忽遇至人烟霭外,归来无语隐松岩。
-
赞历代天师·第七代讳仲回字德昌
当年辟谷炼仙丹,召雨呼雷譬似闲。四海有人膺宝箓,笑携筇去鹤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