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磨崖碑后

黄庭坚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春风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读中兴碑。

春风把我的船吹到了浯溪岸边,我拄着拐杖上山,细细地读着崖上刻的《中兴碑》。

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

我一生中有半世都只见到这碑的拓本,今天终于能亲手抚摸着石刻,可怜我双鬓已雪白如丝。

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禄儿

唐明皇没有安定国家的深谋远虑,任由着安禄山,把天下搅得一塌糊涂,无法收拾。

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乌择栖

宗庙宫廷都沦陷敌手,明皇凄凉地逃往川西;百官们犹如乌鹊选择良木,纷纷投降伪朝,低声下气。

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大物为。

统率军队,守护国家,这是太子的本分,肃宗匆匆地登上皇帝的宝座,难道不显得过分心急?

事有至难天幸尔,上皇跼蹐还京师。

平定祸乱本来是很困难的事,能够取得胜利,真是徼天之幸,太上皇终于能跼蹐不安地返回了京师。

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闲李父颐指挥

从此后他失去了自由,在宫中要看张后的脸色行事,在宫外又要听从李辅国的颐指气使。

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

他在南内偷安苟活,高力士去后,事势便更加危急。

臣结舂陵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

臣子元结在舂陵上书献策,臣子杜甫在四川,见到杜鹃再次下拜和泪作诗。

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

可怜世人有谁知道忠臣刻骨的悲痛,只是争相欣赏诗文中优美的文词。

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

一起看碑的有六七个和尚,还有几位文士相随。

断崖苍藓对立久,涷雨为洗前朝悲。

我站在断崖边青苔上,一阵暴雨打来,仿佛要洗去前朝无尽的悲思。

小提示:黄庭坚《书磨崖碑后》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书磨崖碑后》是北宋诗人黄庭坚于崇宁三年(1104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前四句叙游览读碑事,含有世事沧桑之感。中间十六句咏唐代史事,表达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与玄宗被幽禁的慨叹和忠臣志士之忧愤,借古讽今之意已曲折显现。最后四句又回到观碑事并记同游者,与起首相呼应。这首诗从章法结构上看颇似古文游记,内容上却又是一篇论史之作,而且寄慨良深。全诗结构奇特,气势回荡,余音不尽。

创作背景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诗人以“幸灾谤国”的罪名从鄂州(今湖北武昌)贬往宜州(今广西宜山)。崇宁三年(1104年)春天,诗人由鄂州寓所前往,途经祁阳县,泛舟浯溪,亲见《中兴颂》石刻,写下了《书磨崖碑后》这首诗。

黄庭坚

黄庭坚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间进士。宋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