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
〔南北朝〕
我行乘日垂(3),放舟(4)候(5)月圆。
我出行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开船等待圆月升起。
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1)。
选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行船,船行在清澈的江水上泛起鱼鳞似的细小波纹。
积石(1)竦两溪(2),飞泉倒三山(3)。
层层叠叠的岩石耸立在两条溪水之间,三条瀑布分别从三个山头上倒挂下来。
亦既(1)穷登陟(2),荒蔼横目前(3)。
也曾登岩爬山将这一带的山水游览遍了,岩高林密人迹罕到之处又展现在面前。
窥岩(1)不睹景(2),披林(3)岂见天。
从岩石缝隙往外看,看不到太阳,拨开丛林的枝叶也看不到天空。
阳乌(1)尚倾翰(2),幽篁(3)未为邅(4)。
太阳尚且放射光辉,竹林虽然幽深,但并不太难走。
退寻(1)平常时,安知巢穴(2)难。
平时隐退思考的时候,才知道隐居生活是多么艰难。
风雨非攸(1)吝(2),拥(3)志谁与宣(4)。
隐居生活的艰苦倒不值得忧虑,可心中抱有的志趣跟谁去诉说呢。
倘有同枝条(1),此日即千年(2)。
尚且有志趣相同的人,过一日胜似千年。
小提示:谢灵运《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分为三个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写夜游舟行所见,江清涛缓,高峰竦立,瀑布倒垂。中间六句为第二部分,写昼游登山所见,以回顾的口吻写出,突出山中荒蔼幽深的景象。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抒情,述说虽知隐居生活艰苦,但寻求知音是心中最大的愿望。这首诗章法布局上非常缜密,且运用夸饰的手法极写环境之艰险,颇有奇观意外之妙。
- 作品出处谢康乐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文学韵律押词韵第七部
- 创作年代南朝宋
创作背景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这首诗为元嘉七年(430年)谢灵运与昙隆、法流分别后,重临石门瀑布时所作。诗人见石门瀑布环境壮观而优雅,追忆昔游,怀念二师,再次流露隐逸孤苦的矛盾心态,于是写下这首诗。
相关诗词
-
水龙吟·须江望九华作
...木落风高,暮云黯黯孤容瘦。天晴似洗,明霞消尽,玉峦排秀。九凤飞来,五云深处,一时轻矫。恨三山不见,六鳌去后,天空远,人将老。堪笑此生如寄,信扁舟、朅来江表。望中愁眼,依稀犹认,数峰林杪。万里东南,跨江云梦,此情多少。问何时还我,千岩万壑,卧霜天...
-
晚游戒珠寺寺王逸少旧宅寺僧秉烛观王右军画像出访鹅墨二池归已三更
...乃迫繁暑。兹游惬初心,突兀见精宇。高人昔所庐,树木亦奇古。微风入冠裳,林影散廊庑。僧窗静无尘,灯火照眉宇。阅此坦腹姿,须发稀可数。乐死固不虚,颜色如处女。平池渺清深,淅沥过新雨。谁言临池工,至技本天与。鹅群久已空,团扇复何许。兴尽且当...
-
冬望
...冗,义路寸土谁能培?嗟予计真不自料,欲挽白日之西颓。尝闻古者禹称智,过门不暇慈其孩。况今尪人冒壮任,力蹶岂更馀纤埃。龙潭瀑布入胸臆,叹息但谢宗与雷。著书岂即遽有补,天下自古无能才。
-
小阁晚望书怀一百韵示仲弟并简顾子美
...远目,万感集孤情。忆昨陪螭殿,终年侍玉京。含毫青琐闼,通籍凤凰城。奖擢知恩重,临危觉死轻。囊书朝入奏,襆被夕徂征。去历溪山险,归虞盗贼惊。西江足波浪,南国满旃旌。迂路良非策,寻家不计程。天戈戡猰貐,庙略扫欃枪。芜没田园在,欢呼仆隶迎。乱离才甫定...
-
贺圣朝·祥烟瑞气常敷布
祥烟瑞气常敷布。便觉心归素。世人为处我无为,更无思无虑。绛房姹女婴儿聚。慧目看乌兔。斡旋离坎两交宫,这些儿谁悟。
-
望庐山
尽说庐山若个奇,当时图画亦堪疑。九江风浪非前日,五老烟云岂定期?眼惯不妨层壁险,足蜷须著短筇随。香炉瀑布微如线,欲决天河泻上池。
-
归途有僧自望华亭来迎且请诗
方自华峰下,何劳更望华。山僧援故事,要我到渠家。自谓游已至,那知望转佳。正如酣醉后,醒酒却须茶。
-
溪行二首·其二
小立寒林意独醒,清泉石窦自泠泠;拨云更望前溪去,树底飞来一片青。
-
舟抵南康望庐山
春山如春草,春来无不好。况是香炉峰,百叠烟屏围五老。嘤嘤历历谷鸟哀,朱朱粉粉山花开。芙蓉削山紫雾上,瀑布倒泻青天来。船头春山重回首,世上虚名一杯酒。李白雄豪绝妙诗,同与徐凝传不朽。明日移舟过洞庭,兰花斑竹远沙汀。摩挲老子双愁...
-
白发
白发生来三十年,而今须鬓尽皤然。歌吟终日如狂叟,衰疾多时似瘦仙。八戒夜持香火印,三光朝念蕊珠篇。其馀便被春收拾,不作闲游即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