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

南北朝 谢灵运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我行乘日垂(3)放舟(4)(5)月圆。

我出行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开船等待圆月升起。

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1)

选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行船,船行在清澈的江水上泛起鱼鳞似的细小波纹。

积石(1)竦两溪(2)飞泉倒三山(3)

层层叠叠的岩石耸立在两条溪水之间,三条瀑布分别从三个山头上倒挂下来。

亦既(1)穷登陟(2),荒蔼横目前(3)

也曾登岩爬山将这一带的山水游览遍了,岩高林密人迹罕到之处又展现在面前。

窥岩(1)不睹景(2)披林(3)岂见天。

从岩石缝隙往外看,看不到太阳,拨开丛林的枝叶也看不到天空。

阳乌(1)倾翰(2)幽篁(3)未为(4)

太阳尚且放射光辉,竹林虽然幽深,但并不太难走。

退(1)平常时,安知巢穴(2)难。

平时隐退思考的时候,才知道隐居生活是多么艰难。

风雨非(1)(2)(3)志谁与(4)

隐居生活的艰苦倒不值得忧虑,可心中抱有的志趣跟谁去诉说呢。

倘有同枝条(1)此日即千年(2)

尚且有志趣相同的人,过一日胜似千年。

小提示:谢灵运《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分为三个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写夜游舟行所见,江清涛缓,高峰竦立,瀑布倒垂。中间六句为第二部分,写昼游登山所见,以回顾的口吻写出,突出山中荒蔼幽深的景象。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抒情,述说虽知隐居生活艰苦,但寻求知音是心中最大的愿望。这首诗章法布局上非常缜密,且运用夸饰的手法极写环境之艰险,颇有奇观意外之妙。

创作背景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这首诗为元嘉七年(430年)谢灵运与昙隆、法流分别后,重临石门瀑布时所作。诗人见石门瀑布环境壮观而优雅,追忆昔游,怀念二师,再次流露隐逸孤苦的矛盾心态,于是写下这首诗。

谢灵运

谢灵运

南北朝诗人、佛学家、旅行家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他出身世族大地主,是谢玄的孙子,十八岁就袭封康乐公。宋初刘裕采取压抑世族的政策,谢灵运降公爵为侯爵,心中愤恨。永初三年出为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就肆意遨游山水,民间听讼,不复关怀。后来干脆辞官回会稽,大建别墅,凿山浚湖,还经常领僮仆门生几百人到处探奇访胜,晚年作临川内史,后以谋反罪被杀。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