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遇

杜甫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磐折主人开帆驾洪涛。

在岳阳我恭敬地辞别了当地的主人,扬帆开船,乘驾波涛顺湘江南下。

春水满南国朱崖云日高。

春水涨满了南国,在阳光的高照下,湘江两岸崖壁赤红,山河显得绮丽。

舟子废寝食飘风争

船夫废寝忘食辛苦行舟,然而那回旋风掀起恶浪,不时地与船夫竞控船桨。

行匪利涉,谢尔从者劳

这次行船颇不顺利,特意多谢船老大及船夫一路辛苦了。

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

在途中我见到山间有一位采蕨菜的妇女,为向官府交纳税赋而到市上出卖蕨菜。

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

她的丈夫被各种劳役折磨而死,日暮时回到空荡荡的荒村中看到四壁皆空她号啕大哭。

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

所听到和看见的情况大致相同,官府的侵夺剥削已经到锥刀之末。

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

况且那班显贵的官员多么残暴,无仁厚之德,看待你们这些老百姓如杂生的野草。

索钱门户丧乱纷嗷嗷

收取钱税的门路真是多种多样,挣扎于死亡祸乱中众多的黎民百姓哀号声一片。

奈何黠吏徒渔夺逋逃

怎奈那些奸猾的小吏们,肆意掠夺老百姓的财物,造成老百姓在外逃亡。

自喜遂生理花时甘缊袍

自己庆幸还能顺从我生存的道理,尽管花开天暖,我甘愿穿着这破旧的绵袍。

小提示:杜甫《遣遇》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遣遇》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写了采蕨女的苦难遭遇和人民逃难以致村庄空无一人的现实,激起了诗人强烈的忧愤。杜甫在诗中对统治者、官吏们为富不仁、横征暴敛的罪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谴责,而对广大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则表达了深切的同情,真实反映了那个动乱时代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渴望匡国济民的爱国之情。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在于结构安排得体,遣词准确、生动。

创作背景

《遣遇》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四年(769)杜甫在由岳阳去往长沙的途中所作。安史乱后,人口锐减,田亩废耕,给土地兼并者以可乘之机,以至富者田连阡陌,贫无立锥之地。为了弥补国用不足,同时也对兼并加以抑制,代宗不得不改租庸调之法为以亩定税,分夏秋两季完纳。然终因政治腐败,政出多门,苛赋杂税,层层盘剥,人民不堪其苦。诗人舟行于湘江上,看到岸上有民女采摘蕨菜卖钱纳税,心怀抑郁,虽欲自遣,事不可泯,因而赋诗。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