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选注表

李善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臣善言:窃以道光九野(1),缛景纬(2)以照临;德载八埏(3),丽山川以错峙。垂象之文(4)斯著,含章(5)(6)聿宣。协人灵以取则,基化成而自远。

臣李善言:臣认为,大道光赫了天之九重,彩饰了日星的照临;至德承载了地之八际,丽饰了山川的交错耸立,预示征兆的天文开始显明,包含美质的义理渐渐传播,与人的性灵相协和并确立准则,基于成功教化而又深奥久远。

羲绳(1)之前,飞葛天之浩唱;娲簧(2)之后,(3)丛云之奥词。步骤分途,星躔(4)殊建;(5)钟愈(6),舞咏方滋。楚国词人,御兰芬于绝代;汉朝才子,综鞶帨(7)于遥年。虚玄流正始之音,气质驰建安之体。长离(8)北度,胜雅咏于圭阴(9)化龙东骛(10),煽风流于江左。

因此在伏羲氏结束结绳记事之前,有葛天氏久远的歌唱;在女娲作笙簧之后,开始发抒《卿云歌》深奥的藻词,写诗作文的规模法度分途,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各异,玉磬大钟之声愈发响亮明畅,舞蹈和歌咏方才滋生。楚国词人,在遥远的年代里谙熟使用香草的象喻,汉朝才子,在漫长的年代里总合精通文采雕饰。正始之音流布着虚幻玄妙之气,建安之体传扬着清俊慷慨的风骨。陆机北上赴洛阳,中原文坛,雅言腾布;东晋元帝渡江登祚,江左篇制,玄风独扇。

爰逮有梁,宏材弥劭。昭明太子,业膺守器(1),誉(2)问寝(3)。居肃成(4)而讲艺,开博望(5)以招贤。搴中叶(6)之词林,酌前修之笔海。周巡绵峤(7),品盈尺之珍;(8)望长澜,搜径寸之宝(9)。故撰斯一集,名曰文选。后进英髦,咸资准的(10)

于是到了梁代,人材宏大,品德更加美好。昭明太子,担当文业,保护人才,名声正直,孝亲侍上,身居肃成门内而讲论文艺,开放博望苑以招纳贤才。采摘历史中期的作品,斟酌前辈的文章。周密细致地巡察文苑的山道长河,品味堆积如山的文苑珍品,搜集微小的文坛宝藏。因此撰成这样一部文集,名为《文选》,后来俊秀杰出的人,都以此作为行文的准则。

伏惟陛下,经纬成德,文思垂风(1)。则大居尊,耀三辰之珠璧(2)希声(3)应物,宣六代之云英(4)。孰可撮攘崇山,导涓宗海?

如今陛下规划治理国家有盛德,功业垂示风纪教化。法度宏大地位尊崇,光耀日月星辰的汇集;无声的言谈回应万物,诏令六代云气的精华,岂可有劳您扰心于此类琐碎的文事?

臣蓬衡蕞品(1)樗散(2)陋姿。汾河委筴,夙非成诵(3)嵩山坠简,未议澄心(4)。握玩斯文,载移凉燠。有欣永日,实昧通津。故勉十舍(5)之劳,寄三馀之暇。弋钓书部,愿言注辑,合成六十卷。杀青甫就,轻用上闻。享帚自珍,缄石知谬。敢有尘于广内(6),庶无遗于小说(7)。谨诣奉进,伏愿鸿慈,曲垂照览。谨言。显庆三年九月日,上表。

臣见识简陋,是无用之材,对于文海词林,素来不敢说已经熟悉澄澈。研究玩味这部文集,寒暑渐移,虽日夜悦服,实未通晓,所以只是勉强奋力从事,付出更多的时间罢了。从书部中钩玄辑要,恭谨地言说注缉,总合而成六十卷。这部注刚刚写就,现轻率呈上。虽敝帚自珍,更深知谬陋。唯恐玷污了皇家书库,但愿没有遗漏微小细说。恭谨地奉上进献给朝廷,请求陛下以浩大的恩慈加以览读。臣恭敬地上言。显庆三年九月,臣李善上奏章。

小提示:李善《上文选注表》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上文选注表》是唐代文学家李善创作的一篇表。此篇表文内容分为六段,按照时间顺序,层次清楚,第一段从天文地文再到人文,引出了第二段叙述的文学的发展过程,揭示了第三段的《文选》的意义与作法的必要,第四段颂高宗适可而止,不带阿谀俗气,最后两段作者表自谦亦有分寸,不掩克勤功夫。文章采用典型的四六骈体,写得典雅华丽,简括郑重,气魄宏大,是一篇精心结撰之作。

创作背景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撰的《文选》,是一部选录自周至齐优秀文学作品,规模宏大的诗文总集。唐初以来,适应封建大一统文化的建设和文学的发展,《文选》日益成为士人家弦户诵之书。高宗显庆年间,以学问淹博古今著称的李善,第一个为《文选》撰写详赡的注释。本文是李善在完成注释工作之后,在显庆三年(658)九月呈献给唐高宗(李治)的上表。

李善

李善

唐代知名学者

李善(630—689),扬州江都(今属江苏)人。曾任崇贤馆直学士、兰台郎等职。学识渊博,但不善治文,时人称为“书簏”。曾流放姚州,后遇赦还,寓居汴、郑间。以讲授《文选》为业。学生多自远方而至,传其业,号“文选者”。有《文选注》六十卷。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