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诸公见过
〔唐〕
嗟予未丧,哀此孤生(1)。
感慨我尚在人世,哀叹就这么孤陋地活着。
屏居(1)蓝田,薄地躬耕(2)。
退隐居住在蓝田山,独自耕种贫瘠的土地。
岁晏(1)输税(2),以奉粢盛(3)。
一年将近的时候就缴纳赋税,余粮作祭祀使用。
晨往东皋(1),草露未晞。
早上前往水边的高地,草上的露水还没有干。
暮看烟火(1),负担(2)来归。
晚上望着袅袅升起的炊烟,背着担子回到村落。
我闻有客,足埽荆扉。
我听说来了客人,赶紧打扫我简陋的荆条大门。
箪食(1)伊何(2),副瓜(3)抓枣(4)。
箪笥里装的什么饭食呢?剖开甜瓜,打下甜枣来招待客人。
仰厕(1)群贤,皤然(2)一老。
仰视旁边的一群贤能之人,我只是鬓发斑白的一介老翁。
愧无莞簟(1),班荆(2)席藁(3)。
很惭愧没有蒲席和竹席,只好搬来荆条和禾杆编织的席子坐。
汎(1)汎(1)登陂(2),折彼荷花。
泛舟登上水岸,攀折水中的荷花。
静观素鲔(1),俯映白沙。
静静地观看水中洁白的鲔鱼,映衬着水底洁白的砂砾。
山鸟群飞,日隐轻霞。
一群鸟儿在山中展翅高飞,红日隐藏在轻轻的云霞之后。
登车上马,倏忽云散。
登上车、骑上马准备离开之时,刹那间云突然散开了。
雀噪荒村,鸡鸣空馆。
麻崔的叫声聒噪着荒凉的村子,鸡啼鸣在空荡的馆舍前。
还复幽独,重欷累叹。
我又回到了静寂孤独的生活,不禁再次唏嘘,屡屡叹息。
小提示:王维《酬诸公见过》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酬诸公见过》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此诗描写诗人居丧期间简朴的生活以及客人到来主人招待的情形。全诗结构谨严,句意精妙。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四言古诗
- 创作年代750年2月
创作背景
《酬诸公见过》此诗诗题下有注:“时官出,在辋川庄。”官出,即离职。王维在天宝九年(751)、天室十年(752)间,因为母亲去世,避居辋川。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需要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守制结束后才能重新回到朝廷。诗题“酬诸公见过”,即同朝为官的官员去探望居丧守制的同事,这种类似的人情应酬在如今仍在延续,这种应酬有存在的社会意义。以四言诗为主的《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开端,因而四言诗被认为是历史渊源最久远、最古雅的诗体。这大约是王维选取四言诗体截创作这首《酬诸公见过》的原因。
相关诗词
-
梧州公署新作竹亭喜汪二府诸公见过首尾吟二章·其二
我有尘襟何处开,竹亭长夏思悠哉。疏帘日为看山捲,方帽时因避暑来。诗到忘情空对景,酒缘多病省贪杯。自怜浮浪君休讶,散局元非用世才。
-
再至辰阳假寓龙兴寺喜诸友见过
他日趋庭客,春鸿迹谩寻。洞门过道侣,虚室憩禅心。山带城隍老,江分草树深。静闻龙雨去,还傍洗尘襟。
-
梧州公署新作竹亭喜汪二府诸公见过首尾吟二章·其一
我有尘襟何处开,竹亭长夏思悠哉。痴儿解与移花活,佳客偶能骑马来。总喜军门聊暇日,不妨江馆暂持杯。自怜浮浪君休讶,散局元非用世才。
-
声声慢·履川、凫公见过,并招大壮饮村肆
...还来。十年事叹,卢沟月暗,钟阜云埋。消得风光流转,对千家城郭,三峡楼台。老树经冬,重逢且约花开。啁啾隔篱翠羽,地天心、教见寒梅。村店近,咏今朝、聊借蚁醅。
-
雪日朗公见过乃有此赠
薄言客天都,雪花一夜厚。高卧众峰巅,梦饮酌北斗。忽报朗公来,使我梦却走。披衣与之坐,莲花出其口。灵光寒照人,空色消万有。送之出门去,残雪在枯柳。
-
再酬雪湖见过仍前韵五首·其三
收拾鱼竿且泊船,归来一犬枕阶眠。画栏影转帘垂地,仙笛声高鹤在天。投赠未酬青玉案,从游还傍紫芝田。静中真趣忘言久,坐对云山两嗒然。
-
西馆元夕诸公见过月下观灯得看字
华馆灯方艳,新年月正团。綵妆双树密,花缀九枝寒。虬漏春犹浅,鸾箫夜未残。莫教车骑散,留客醉中看。
-
邑中诸公见和再用前韵·其三
冷艳幽香不可名,老年春去独关情。林深雾暗何由见,赖有薰风为證明。
-
诸公见和次韵呈郑舜举国录瑞伯仙尉·其二
家声赫奕继更生,草圣纵横乱伯英。邺下文章惟七子,颍川人士有诸兄。新诗写物无馀态,硬语盘空若混成。吏隐一官聊戏剧,他时勋业看承明。
-
索居喜诸子见过
朝旭敛烟华,庭阶独行迹。春鸟遗好音,冰苔见古色。读书觏曩贤,或语或复默。时节往朋旧,提携散愁疾。芝兰各自芳,终恐弃遐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