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传论
〔唐〕
书契之兴,肇乎中古,绳文鸟迹,不足可观。末代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夸尚,竞其工拙。伯英临池之妙,无复余踪;师宜悬帐之奇,罕有遗迹。逮乎锺、王以降,略可言焉。锺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至于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但其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槎枿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欤!子云近世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虽秃千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谷之皮,敛无半分之骨。以兹播美,非其滥名邪?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文字的兴起,从中古时期开始。远古结绳纪事以及最早仿鸟兽之迹所创的文字,都没有可供观赏的价值。后来的书法家崇尚浮华,距离朴质很远,每当铺纸着笔,互相夸耀,看谁的书法最好。张伯英临池所书的墨迹,早已不复存在;(魏武帝)悬挂帐中(反复观赏)的师宜官的奇妙手迹,也极少见到。惟有魏晋之际钟舔和王羲之两家,大略可以谈论。钟繇然为当时的人赞美,确实也有他超群卓绝的地方;不过谈到尽善尽美,也许还值得怀疑。他在用墨的浓淡、结构的疏密方面,像天上的云霞舒卷自如,真是恰到好处,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但是他的字体拘守古法,缺少新意,而且字写得过长,超出了一定的规格。大体说来,这就是他不足的地方。王献之虽然具有他父亲传下来的风范,却很少创新。我们看他的书法,偏向疏与瘦,好比严冬腊月的枯树;仔细观察他的笔迹,偏向拘谨,好像被主子严厉管辖、没有吃饱饭的奴隶。枯树虽有杈枝,却无伸屈;饿隶只见拘束瘦弱,不敢放开手脚。有了这两种表现,可以说是书法上的大毛病吧!近世萧子云在江表地区享有名声,但是只可以说会写罢了,他的字毫无大丈夫的气概。每一行都像春天的蚯蚓回旋缠绕,每个字都像秋天的长蛇盘绕成结,如同王濛睡在纸上,徐堰坐在笔下;虽然写秃了一千只兔子的毛做成的笔,也没有一笔表现出筋力来;纵然写完了一万株谷树的皮做成的纸,也寻不出半点骨力来。以这样的书法博得赞美,岂不是随随便便赢得好名声吗?以上这几个人,都是名过其实。所以仔细地观察古往今来的书法家,认真地研究所有书法作品,能够做到尽善尽美的,只有王羲之了!王羲之的字,一点一划都精巧到了极点,整体、全面地看,便像云烟弥漫、玉露凝结,笔划有时候似乎断了,实际上却连结在一起;又像风鸟在飞翔,纠龙在盘曲,字势似乎倾斜,(整体结构布局)却又很端正。(放在身边看了又看,终日)把玩(也)不觉疲倦,看来看去,简直不知道他是怎么写成的。(值得)内心倾慕,(值得)切实效法的,除了他还有谁呢。其余一些小人物,根本不值得一提!
小提示:李世民《王羲之传论》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王羲之传论》是李世民为《晋书· 王羲之传》写的一篇赞辞,历数各家书法之短,独赞王羲之曰:“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封建帝王为书家亲撰传论,这是十分罕见的。经李世民大力提倡,王羲之书成为书法正宗,造成了有唐一代尊王的书风,对后世书法的发展影响甚大。此文亦有题作《书〈王羲之传〉后》的。
相关诗词
-
次康节韵质之
俄顷仍千岁,天心常转移。六龙飞不息,三极各乘时。有画皆成象,无声不是希。谁将华顶睡,迢递赠庖羲。
-
桐城余兼尊昔为青原侍者归素以来崎岖岭外相值见访为录前寄极丸老人诗仍次原韵赠之
沙上鸿踪昔岁心,堞楼鹤语旧时林。已知罢钓能忘饵,何必登床更碎琴。月影偶留传雁字,秋声不断有蝉吟。闲愁杜口从君语,为受青原记莂深。
-
留守相公六帙仰同诸公共次方密之学士旧韵二首·其二
凉生恰恰桂江天,万里吴皋秋信传。月拟上轮分海晕,风初过岭霁蛮烟。雕戈数转三襄影,花坞凭留七月仙。莫讶维州争论亟,河山清晏自平泉。
-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
-
霜寒帖
臣羲之言:霜寒,伏愿圣体与时御宜,不胜驰情,谨付承动静,臣羲之言。
-
虞安吉帖
虞安吉者,昔与共事,常念之。今为殿中将军。前过云:与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与足下为下寮。意其资可得小郡,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远及。
-
又不能帖
又不能不痛熙荐亡,政尔,复何于求之?度政当求之内事。余理不绝,求之一条,当有冀不?信罔然前途愿一一。诲之,以悟其心。
-
月半帖
月半,念足下穷思深至,不可居忍。雨湿,体气各何如?参军得针灸力不?甚悬情。当深宽割,晴通省苦,遣不具。王羲之白。
-
蔡家帖
想小大悉佳,蔡家宾至,君情感益深,唯当拨遣之耳。
-
忧悬帖
忧悬不能须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