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元夕不出
〔宋〕
忆昨天街(1)预赏(2)时。柳悭(3)梅小(4)未教知。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5)。
回想昨天御街上试灯预赏的时候,柳芽如吝啬般未肯长出,初开的梅花正小。今夜正是欢笑游玩的时候,我却因为畏惧春寒而关门不出。
帘寂寂(1),月低低(2)。旧情惟有绛都词(3)。芙蓉(4)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5)笑语归。
帘户一片寂静,月儿正低低映在檐下。能抒发旧日情怀的只有《绛都春》。三更之后街市上的灯火也黯淡下来了,邻家的少女说着笑着回来了。
小提示:姜夔《鹧鸪天·元夕不出》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鹧鸪天·元夕不出》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此词表现了词人在元宵节晚上的落寞情怀。开篇先写春事,由于柳芽刚刚吐出,梅花尚未充分开放,灯节气氛还不浓郁,因而没有把赏灯的事放在心上。随后写到了游赏的日子,“却怕春寒自掩扉”,实际上怕“春寒”不过是借口,其实另有别的原因。过片正面写内心孤独,说只有前人咏汴京灯节的《绛都春》词才能表现节日的欢乐情绪。末两句以邻娃观灯归来,笑语不断,与闭门不出,倚枕独卧的词人形成对比,进而表现了词人寂寞的心境。全词含蓄蕴藉,写景悲凉,抒情深厚,实景与设景交织,艺术构思独到。
- 作品别称鹧鸪天·忆昨天街预赏
- 作品出处白石道人歌曲
- 文学体裁词
- 创作年代1197年
创作背景
《鹧鸪天·元夕不出》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宵节。词人当时在杭州,面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恢复的局面,痛心疾首,悲从心来,故创作此词。庆元三年元宵节前后,姜夔一连写过四首《鹧鸪天》,第一首是《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第二首和第三首都写于元宵节当天,分别是《鹧鸪天·元夕不出》《鹧鸪天·元夕有所梦》,第四首是《鹧鸪天·十六夜出》。
相关诗词
-
鹧鸪天·闻鹧鸪
楚水吴山何限情。透花窥鸟最分明。惟奈瘴烟笼饮啄,亦悔梅岭阻归程。一片雨,五音清。无那春风欲送行。秦人只解歌为曲,歌按秦楼梦不成。
-
鹧鸪天·春情
远客辞家月再圆。绿杨如发雨如烟。梁间燕子闻长叹,楼上花枝照独眠。兴又寝,倚阑干。各自当情各自欢。回身泣向寥天月,恰漏清光落枕边。
-
鹧鸪天·秋闺
山槛晴归漠漠烟。绿窗红泪冷涓涓。长疑好事皆虚事,可得潸然是偶然。兰烛烬,江波连。当时惆怅不曾眠。起来自擘纱窗破,病眼开时月正圆。
-
鹧鸪天·戊辰元日再用白石原调并韵
江草萋萋雨露新。金盘泪满淡铜人。开关欲讼中央帝,知否人间怕见春。耕栗里,啸苏门。娑婆劫外定中身。朝来濯发晞余目,一卷黄庭草不真。
-
鹧鸪天·曾共山游复水嬉
曾共山游复水嬉。旧同携处耐人思。沧波一客愁空阔,不信秋来不费词。鸥梦渺,雁书迟。而今已是菊花期。却看素影聪明甚,可向西风忆别离。
-
鹧鸪天·策马江流事已非
策马江流事已非。四山头白我来迟。故人天末余才思,补写银潢入小诗。窗烛烬,岩冰澌。吟床阁笔塞风悲。也知王气金源歇,一幅丹青欲赠谁。
-
鹧鸪天·甲子元日用白石丁巳元日原调并韵
贺岁迎来袯襫新。桃源端不负秦人。先生诗兴浓于酒,分付庭花报早春。扶短策,倚衡门。十年收得此闲身。望中息壤盟长在,梦里蓬山记不真。
-
鹧鸪天·哽咽犹闻梦里言
哽咽犹闻梦里言。惺忪晓枕见啼痕。分明侍着慈颜好,片晌鸣鸦梦未温。秋影淡,夕灯寒。苦心一例到熊丸。身前钟爱偏难割,儿女生成只负恩。
-
鹧鸪天·闲写慈恩和泪吟
闲写慈恩和泪吟。一吟一字一酸心。思亲自写侬情苦,不为工为肠断音。疑影在,感愁深。高堂羲御太骎骎。分梨争栗真佳日,何只分阴值万金。
-
鹧鸪天·博山寺作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