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逐字(1)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2)

通过注释每个字来研读经典反而会很难,如今人们逢人个个便会提及曾参和颜回。

那知剥落皮毛处(1),不在流传口耳间。

哪知那些隐藏在脱落的皮毛下的观点,并不会相互流传在人们的口耳之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禅理要自己亲身参悟和寻求印证才可,仙丹须亲自烧炼并且等待丹药的还转。

卖花担上看桃李(1),此语吾今忆鹤山(2)

“在卖花人的担子上看桃花和李花”,这句话让现在的我回忆起先生鹤山。

小提示:林希逸《答友人论学》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答友人论学》是一首回复友人论学的诗。首联描绘了当时人们崇尚经典,脱离实践,拘泥于儒家思想,唯前人是瞻的不良学术风气。颔联紧承首联不良习气来写。批评当时有不良学习风气的学人只能学到表面,否定了当时学术不良风气,提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颈联一转,提出自己的治学方法。诗人将治学与参禅、炼丹类比,用道家与佛家的思想来解释自身的治学理念,使其治学方法浅近明白,通俗易懂。尾联化用了魏了翁的治学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诗人将“卖花担上看桃李”与不良治学风气作类比,进一步提出治学要走出书斋、放开书本,亲自钻研,才能学到世间活知识。全诗语言深入浅出,直白易辨。

林希逸

林希逸

南宋理学家

林希逸(1193—1271),宋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