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论学
〔宋〕
逐字笺(1)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2)。
通过注释每个字来研读经典反而会很难,如今人们逢人个个便会提及曾参和颜回。
那知剥落皮毛处(1),不在流传口耳间。
哪知那些隐藏在脱落的皮毛下的观点,并不会相互流传在人们的口耳之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禅理要自己亲身参悟和寻求印证才可,仙丹须亲自烧炼并且等待丹药的还转。
卖花担上看桃李(1),此语吾今忆鹤山(2)。
“在卖花人的担子上看桃花和李花”,这句话让现在的我回忆起先生鹤山。
小提示:林希逸《答友人论学》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答友人论学》是一首回复友人论学的诗。首联描绘了当时人们崇尚经典,脱离实践,拘泥于儒家思想,唯前人是瞻的不良学术风气。颔联紧承首联不良习气来写。批评当时有不良学习风气的学人只能学到表面,否定了当时学术不良风气,提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颈联一转,提出自己的治学方法。诗人将治学与参禅、炼丹类比,用道家与佛家的思想来解释自身的治学理念,使其治学方法浅近明白,通俗易懂。尾联化用了魏了翁的治学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诗人将“卖花担上看桃李”与不良治学风气作类比,进一步提出治学要走出书斋、放开书本,亲自钻研,才能学到世间活知识。全诗语言深入浅出,直白易辨。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删]韵
- 创作年代宋代
相关诗词
-
念奴娇·驿中别友人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
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古人谈读书(三首)
【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朱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
-
论语·季氏篇
...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
-
论语·宪问篇
...:“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
-
劝学
...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明胆论
...,而决不行也。此理坦然,非所宣滞。故略举一隅,想不重疑。吕子曰:「敬览来论,可谓诲亦不加者矣。折理贵约而尽情,何尚浮秽而迂诞哉?今子之论,乃引浑元以为喻,何辽辽而坦谩也!故直答以人事之切要焉。汉之贾生,陈切直之策,奋危言之至。行之无疑,明所察也,...
-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楚臣伤江枫,谢客拾海月。怀沙去潇湘,挂席泛溟渤。蹇予访前迹,独往造穷发。古人不可攀,去若浮云没。愿言弄倒景,从此炼真骨。华顶窥绝溟,蓬壶望超忽。不知青春度,但怪绿芳歇。空持钓鳌心,从此谢魏阙。
-
禅房怀友人岑伦
婵娟罗浮月,摇艳桂水云。美人竟独往,而我安得群。一朝语笑隔,万里欢情分。沉吟彩霞没,梦寐群芳歇。归鸿渡三湘,游子在百粤。边尘染衣剑,白日凋华发。春风变楚关,秋声落吴山。草木结悲绪,风沙凄苦颜。朅来已永久,颓思如循环。飘飘限江裔,想像空留滞。离忧每醉心,别泪徒盈袂。坐愁青天末,出望黄云蔽。目极何悠悠,梅花南岭头。空长灭征鸟,水阔无还舟。宝剑终难托,金囊非易求。归来倘有问,桂树山之幽。